2008年11月24日

孫蕤音樂信箱二

孙蕤,本名孙思溥

中国流行音乐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特聘研究员。1936年生于辽宁开原,196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退休前为大连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授。自幼喜爱中国流行音乐,现在资料3600余件,含曲目近40000首。曾为大连日报、晚报、半岛晨报撰写《岁月留声》《怀念老歌》等专栏。曾为大连电台文艺频道的《音乐之恋》《爱乐时段》《老年之友》等栏目做《中国流行音乐历史回顾》等大型系列音乐专题节目。现正撰写一本专著《歌坛话旧》。

如何購買您的著作?
Paull Kang 朋友:
原来在一年多时间,写了约15万字的部分初稿。2003年,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找我,去给他写音乐系列教育丛书的中国流行音乐史1970年前的部分.。合同期两个月,从6月1日至7月31日。我6月3日到,4日开始工作。大约7月25日,用了50天赶出了25万字.。其中,10万字都是在合同期间赶出来的。


要说困难一定会有。除资料缺乏外,还有好些恕我在这里难以言表的烦难和阻碍。在中国内地,音乐界没有时代曲论坛。像我一心搞这个,像是一个怪人,既无名又无利。因为,我不是音乐专业出身。所以,在音乐界没有跻身的资格(编老歌本《解语花》的吴剑女士,原是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属于文艺界。我曾见到,中央级一些音乐会议有她出席)。毕竟,这本《流行音乐史》是中国有流行音乐以来的第一本。我从网上看到,一些音乐界人士、音乐研究生写流行音乐论文专题时,把它选作参考资料。有人说,流行音乐是草民音乐;那么,互联网是草民的天地。这本书在网上倒是蛮热闹的。不过,此书不少处被编辑篡改。最明显处,关于学堂乐歌《送别》的歌曲结构公式,被她由对改错。不可思议,他就看对的不入眼。成为本书最大一处硬伤。
该书2004年面市,不晓得马来西亚有否进货。如今,内地各书店已售罄。但网上有,您只要敲书名,会见到好多售书广告。有的把书目都贴上去。林培禾先生所公布对我个人的介绍,有可能就是从这里找到的。网上购物价格便宜,不过手续比较繁杂。但也只有此路可行了。


"大戲考"是第一本時代曲歌書嗎?


康灯海朋友:


《大戏考》大约在30年代後期面市。第一本的出版时间已不可考,但停刊时间是在1949年之後。大约都是在上海出版居多。好像也不是一个出版商,一家出版社。总共有二十几版。其中,据反映1947年的第18版资料较全,单是周璇演唱曲目就收有90余首。我在上海城隍庙老街旧留声机店曾见过此书,厚厚的近千页。纸质也很好,不像五十年前的旧书刊。《大戏考》顾名思义,并不是单纯歌本,而是以京剧及各地方戏、曲艺为主。歌曲的篇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且歌词多于曲谱。如今已不可能再版,只能凭运气在旧书店、旧书摊(如北京中外驰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海城隍庙老街)买到。除《大戏考》外,那就是过去所遗留下来的流行歌曲老歌本了,也要凭运气到上述地方去淘宝了。

蘇馬大與三藩市

爱马朋友:

《旧金山》是30年代中期以後,上海的一首流行曲。其曲改编自美国名曲《San Francisco》,是最早的一首中词西曲(不是直接翻译外词)
旧金山呀!启开你的禁门,别侭让异客踯躅门外。
旧金山呀!这天涯飘零人,再不愿彷徨他乡。
他乡虽好,但那使我更恋你。
告诉我吧!你是金乡的英华。
旧金山呀!迎我重回家乡。
我将深居,不再漂泊流浪。

我个人认为,苏马大这名字翻译得不好。Matha 依英文人名翻译习惯应译苏玛莎。这苏马大不仅中性,而且像黑社会打手的名字。她当时在上海不是最知名,所见记载,只有‘丽歌’一张唱片AB面分别为《旧金山》和《诉衷情》。後来此人便再无信息。
杨汉龙老先生在其文中,称您为‘爱马弟弟’口气非常亲昵,像对一个男孩。

姚莉逸敏誰影響誰?

王绍心先生:

姚莉在战後,声音逐渐成熟,往下进入低音域,一直到南下香港初期。就是这个风格,与逸敏非常接近。因为,二人声线确是很像,只是逸敏稍低一些(比姚莉初期)。他俩在二重唱中非常和谐。如《八个娃娃》《岛上春》。

从风格上,还是姚莉影响了逸敏。在‘师承’的年代,逸敏得号‘小姚莉’。因为,姚莉进歌坛比逸敏早。在逸敏进‘大同社’歌唱时,姚莉早已走红。逸敏年龄也比姚莉小。姚莉生于1921年;逸敏则生于1928年。
在香港时代曲的‘师承’年代,曾绮萍有‘小白光’之称。她这‘小白光’真的名符其实,比当时也有这称呼的潘秀琼、叶枫,还有後来的徐小凤都要更像白光。究其原因,她并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她的声线生来就更接近白光。台湾的歌友听了她的唱片,以为是白光换了艺名灌录的。可惜并未十分走红,只在50年代中後期红过一阵,後来便再无声息,并未像潘秀琼那样走红。

關於白毛女


向阳花朋友:

您提的这个问题属民族歌剧。我不是太了解,如回答不完整请原谅,我只凭所了解的说。电影《白毛女》的幕后代唱不了解是哪一位。郭兰英基本是解放後白毛女的扮演者。解放前,抗战中40年代初延安时期,歌剧《白毛女》的扮演者是王昆(前任东方歌舞团团长)

尋找舞后趙美珍

爱马弟弟

我也学杨老先生这样称呼您,还蛮亲切的。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也颇受美国好莱坞、百老汇的影响。除您举过珍妮. 麦当娜的作品,像狄安娜. 杜宾的作品影片《彩风清歌 》插曲《今後的瞬息》等,在中国均有流传。以致,影响中国西洋传统唱法前辈,如郎毓秀、蔡绍序等,也演唱过不少流行音乐范畴的电影插曲。但他们放不下声乐家的架子,不能以流行歌手姿态出现。因而,没有成气候,也没能在流行歌曲中形成流派。最後,倒被李香兰抢了彩头。

30年代後期,刚刚出现中词西曲,还是‘稀罕物’,没有太多。估计,她演唱的《诉衷情》应是中国流行曲。可惜我也没有听过。

赵美珍是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前期的广播歌星。与李丽莲、姚莉、都杰、张帆、曼萍等,差不多同时期。与姚莉相比,她只算二线歌星。她与张帆的《满场飞》灌在‘丽歌’同一张唱片上的《跳舞经》很走红,会不会因此传说她是伴舞女郎。她留下的唱片还有

《火山小景》(颜三即严折西词曲) 丽歌唱片A

《花锣花鼓》 同上B

《声声俏》 (颜三词曲) 胜利唱片

《劝君》 (李七牛即黎锦光词曲) 同上

《望月怀人》(严华词曲)

有问题尽可拿来切磋。不过,我在开场中说过,歌友们非常可爱。由于喜欢,会提出非常全面、细致乃至冷僻的问题,有时会脱离流行音乐范畴。谁都不是万能的。我人比较实际,如回答不出,就老实对朋友们说明。

爱马弟弟:你虽身处异国,年龄又不大,但中文水准很不错。这是难能可贵的。

五哥十里洋場放羊?

嵩生朋友:

《五哥放羊》虽与《十里洋场》有关。但它毕竟是民歌,我了解得很少。回答不完整请多谅解。

《十里洋场》确是姚敏改编自《五哥放羊》。它属陕北民歌,也有记载为山西河曲‘二人台’(一种民歌型的曲艺形式,类似东北地区的‘二人转’)。歌词很长,共12段。一年12个月,每月一段。有的演唱者常将其简化,只唱其中的一部分。姚敏改编,也是取其一段中的基本旋律。

首唱者应是民歌手员恩凤。其录成唱片肯定比《十里洋场》要早。《十里洋场》最早不早於1958年。至於,具体灌录年代未见记载。

林黛演而優則唱

隆陞朋友


说到林黛的歌艺,真的不敢恭维。与她同期,能唱歌的电影明星,只有她与林翠、凌波出过个人专辑。我觉得这两位的歌艺,就比她高明许多。其他,没有出过专辑的李湄、尤敏、丁皓、张仲文等。我个人感觉,其中哪位的歌艺都比她高明。她演唱的非电影插曲,我只听

《好朋友》 秦冠(姚敏)词 曲来自影片"國王與我" 《Getting to Know You》

《拜年》 金泉词 曲取自严华作曲的《新对花》

艺术在商品社会中,总是难免被商业所左右。其实,她就是‘演而优则唱’。这个卖点是她四届影后的牌子。歌艺愈高听众愈欢迎,这仅是一个卖点。而其他买点只要有钱赚,他们是不会放弃的。词作家、作曲家亦须服从唱片公司的决定。因为,他们也像歌星一样,同是唱片公司的属员。听众的心理您已分析了很多,我不再多说。有买家,老板就会卖。这就像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市场需要,就会出现偷猎。

"送別"歌曲的結構

小姓王朋友:

《送别》是一首规整的单三段体带再现部,ABA结构的歌曲。

a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b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A 主部(起)

c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b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B 中部(开)

a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b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A 再现部(合)

a b c 代表歌曲三种不同旋律。

A B 代表歌曲结构部分。

‘晚风’、‘夕阳’两

句,前後重复遥相呼应,与回环往复的曲谱旋律互相配合,是典型的‘起,开,合’结构(借用中国

词结构用语形容歌曲ABA结构)。合段重复起段。每段的尾句旋律相同,构成 A(a--b) B(c--b) A(a--b) 的形式。b句不断重复,更加深了离情别绪的表达。

被篡改成‘起,承,转,合’结构。A(a--b a--b) B(c--d) A(a--b)。‘转’句不断重复。

她根本不懂,1.非要改成单三段体,带再现部,主部重复两遍。即使如此那应是AABA。

2.歌曲中哪有d旋律?像是在玩字母排列游戏,凭空杜撰出d旋律。

3.是b旋律不断重复。她乱说是她杜撰出来的转句不断重复。哪里出来转句?

告訴羅娜我.....

绍心先生

杨罗娜只参演过张善琨主持的新华影业公司于1953年拍摄,洪波编导的文艺片《天堂美女》。由朱缨、罗娜、俞振飞、谢家骅主演。罗娜排名第二位。我个人认为,罗娜拍电影只是玩票式的,并未做为其艺术生涯的主要专业。主业还是唱歌。

一曲走天涯的男人

小姓王朋友:

盛家伦只为《夜半歌声》金山饰演的宋丹萍,代唱了那首同名主题曲。赵丹也只在影片《十字街头》中唱了那首插曲《春天里》。白云演唱的歌曲就多了。 国华影片公司1940年出品的三部歌剧型歌唱片中,男主角都是白云。有关插曲也均由他主唱。

《三笑》中,除尽人皆知的《点秋香》外,还有《卖身投靠》《爱的过程》为其独唱,《画观音》《诉衷情》《心愿》《庆团圆》与周璇合唱,《劝唐》《厨房情话》《相思引》与陈竞芳合唱。《西厢记》中,《赖婚》由其独唱,《和诗》与慕容婉儿合唱,《男儿立志》与周璇合唱。《碧玉簪》中,插曲(一)与周曼华合唱,插曲(六)与周曼华、蒙纳合唱。

还有百代唱片《我吻我的爱》严华曲,鲁旭词


我欲將書修 無從將書投


康灯海朋友:

所见歌谱记载,未见周明源其他作品,唯有这首《爱的流连》。不晓得周明源是其他著名作曲家的化名,还是一位独立的作曲家。如是後者,凭这一首作品,可以说是‘一鸣惊人’。

曼萍是30年代後期至40年代前期的广播歌星。与李丽莲、赵美珍、姚莉、都杰、董妮、林琳琅等歌星差不多同时期。虽属二线歌星,但歌艺不错,声音有些像姚莉。所演唱作品,有记载的除《爱的流连》外尚有

《又怕难为情》 黎锦光词曲 男声张辉合唱 百代唱片

《支那之夜》 同名影片主题曲 竹冈辛信曲

椰林雙姝陳蓉蓉董愛琳
爱马弟弟:

看来,你是位多才多艺的男孩。既喜欢时代曲,又涉猎严肃音乐,还会演奏乐器,文化修养很高。我没你那么样样都来得。不过,做为音乐爱好者,不能有门户之见。我也接触西洋传统音乐,参加市里高校系统的退休教师合唱团。因高新园区给一点赞助,冠名叫‘大连高新园区老教授合唱团’。这里要用西洋传统发声方法的,我唱第一男高音部。他们不大唱纯西洋作品,只是2008年,舒伯特诞生200周年一个音乐会上,唱了4首舒伯特的作品。我因膀胱结石,从去年7月便没有参加活动,没有参与这场演出。
时代曲里,本来就有一个西洋传统唱法流派。早年,那些前辈也唱过不少流行音乐范畴的电影插曲、轻艺术歌曲。尤其,李香兰进入中国歌坛,明显以流行歌手姿态出现,这个流派便形成了。香港时期,此流派代表人物不少。
陈蓉蓉是印尼华侨歌手,特别擅唱印尼等南洋歌曲。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她曾回国发展歌唱事业。灌录过一张33 又1/3转长行LP唱片,是印尼歌曲专辑,大约收录有12—14首歌曲。我有这张唱片。後来,他又回去了印尼。你们相距不远,应该有她的信息。董爱琳是上海的女中音歌手,在5、60年代,与中央北京的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罗天婵齐名。声音浑厚,亦擅唱印尼歌曲。他演唱的《椰岛之歌》给我留下印象很深。估计,现居上海颐养天年。繼她之後,上海又崛起一位女中音靳小才,声音甜美,她演唱的《鸽子》《西波涅》歌词独树一帜。真正唱印尼歌曲动听的,还要数潘秀琼。当然,她的歌路是时代曲风格,不是印尼土民歌。像《巴厘岛》《梭罗河之恋》《椰岛姑娘》(曲来自《椰岛之歌》)。爱马弟弟:你认为然否?


补充

向阳花朋友

最近看到影片《白毛女》录像。田华扮演的白毛女,幕后代唱也是王昆。


靜婷恨

嵩生朋友:

若说没唱过姚敏的作品不是真话,她演唱的很多作品都是姚敏作曲。香港版‘百代. 中国时代曲名典’中,席静婷有4张专辑共65首歌曲。其中,姚敏作曲28首,占总数的43.1%,几近半数。尤其,第3辑《爱你爱你》15首中,有9首为姚敏作曲,占60%。里面不乏名曲,如《待嫁女儿》《摇船曲》《一曲难忘》《杏花溪之恋》《雪山盟》(後两首为唱片版,电影版原唱为林黛)。

席静婷的看法与说法,不脱世人对事情的看不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姚敏与姚莉是亲兄妹。尤其,他们早年丧父,相依为命,感情忒深。即使,姚敏把得意之作给其妹唱,也不是什么不正常的奇怪事。话说回来,即使这些作品给席静婷唱,也不一定有姚莉的演唱效果。她的粉丝听了可能不高兴,但这是事实。正如‘百代’的评价:她经历了将近20年的过程,始终独步歌坛,后起者无出其右。席静婷尽管有其优势,,但与姚莉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实,事情也不尽如席静婷所言。姚敏写好《情人的眼泪》,姚莉曾要求演唱,姚敏没有答应,并说明该曲是为潘秀琼度身定做的。

姚莉一生演唱曲目,估计约有300余首。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所保存的老唱片模板中,有100余首单曲,27首合唱曲为姚莉演唱。这还不是完整的统计。香港时期,估计亦不少于此数。其中,很多都是姚敏的作品。上海时期,战前最流行的(专指姚敏作品,後面亦同),如《《雷梦娜》《我爱妈妈》《相思泪》《喜临门》《风雨交响曲》等。战後,如《跟你开玩笑》《得不到的爱情》《带着眼泪唱》《是真是假》《南海之晨》《踏车寻春》《花落谁家》《苏州河边》《黑天堂》等。香港时期的如《迎春花》《乡村姑娘》《春风吻上我的脸》《雪人不见了》《桃花江》《站在高岗上》《森林之歌》《舞伴泪影》《月下对口》《人面桃花》《人生就是戏》《永远守着他》《夜归人》《一年又一年》《八个娃娃》等。估计,最流行的也远不止20首。

我的舊曲歲月

康灯海朋友:

时代曲大多都很美。作曲家每人都有很优秀的作品,歌星也是一样,我都很喜欢。至於,歌曲类型每人会有所选择,我还是喜欢跟国际接轨明显的那种。如黎锦光的《夜来香》、陈歌辛的《桃李争春》、姚敏的《雷梦娜》、严华的《蝶儿曲》、严折西的《人隔万重山》、李厚襄的《郎是春日风》、黄贻钧的《莫忘今宵》、刘如曾的《晚安曲》、梁乐音的《笑的赞美》、吴村的《梦》、陈瑞桢的《春风带来烦恼》。

儿时,家里人唱的催眠曲都是时代曲。如陈玉梅的《花弄影》、朱秋痕的《村姑娘》。也常引导唱时代曲。如黎锦光的《探情》。这样,留下了一生的记忆。最喜欢的当然是周璇。至於,研究工作无人引导,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水到渠成。知识分子有个特点,对喜欢的东西,了解都会达到一定水准。尤其是我,喜欢追根究底。更重要的是抱打不平,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什么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应继承发展。起码,她的历史要让後辈了解 。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在大连电台主持过三档时代曲节目。

分别在‘音乐之恋’、‘爱乐时段’、‘老年之友’栏目。内容都是大型系列专题音乐节目‘中国流行音乐历史回顾’。‘老年之友’一档最长,从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历经17个月。每周一期,共70期。从上海时期,经香港时期,一直做到台湾时期。按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时间轨迹,依顺序做下去。清谈理论为辅,播放曲例为主。因为,听众主要还是要听歌曲。三个时期共介绍了不下50余位歌星的200余首曲例。当时,对像上海时期战後蹿红的和香港时期某些歌星的作品搜集不多,感到有些贫乏。尽量少用SP黑胶唱片,因音质不佳。若今日再有此机会,那曲例就丰富多了。

节目中接到不少听众电话,多是老年听众。

其中有一位盲人听众刘立生,当时家中无音响设备,天未亮到楼上也是盲人家庭,戴上耳机以免打扰人家睡眠,借用音响,摸索着把节目每期都录了下来 (节目在早晨5:50—6:20,冬季天还未亮)。我曾访问他,听这家邻居讲述。98年,到大连图书馆查资料,据馆员讲,日本大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妇,委托一位定居于大连的日本战争遗孤(也是一位老妇),到图书馆找电影《千里送京娘》中,李丽华演唱的同名主题歌歌谱。最後,我满足了她的愿望。她早于47年回日本,半世纪後,仍难忘年轻时唱过的歌,千方百计托人到中国寻找歌谱。由此,对中国流行歌曲的魅力可见一斑了。我一关姓年青朋友的姑父在病危弥留之际,老人就想最後听姚莉演唱的歌曲,对姚莉情有独钟。其内侄带来几首歌名,只有《凤阳花鼓》是周璇原唱。除此,我还为老人录了一些他未点到的姚莉歌曲,整整一盘60分钟的卡带。年轻人办事不认真,其内侄一直未取走卡带。老人第一次病危熬了过去,又一次病危便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并未听到这些歌曲,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偶然的机会,遇到由天津来大连游玩熟人的姐姐。是一位中国流行歌曲坚定的爱好者。听说我在研究中国流行音乐史,她讲,曾对儿女说过,百年之後,什么都不要,只要把3. 40年代的流行歌曲多录一些,给我陪葬就可以了。

每当想起这些歌迷老人,总是眼眶酸酸地想流泪地感觉。我庆幸选择了这个专业,先不要说大的方面‘抢救璀璨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但就这些歌迷老人就值得了,心里常感到很安慰。虽没得到什么报酬,反而,把工资都贴了进去。而且,还有那么多难以言表的烦难和阻碍,我还是觉得无怨无悔。

我从不敢认为自己是个唱片收藏家。因为,收集唱片是为研究而用,只应是个收集者。如我欢迎近年翻成CD的老歌,音质较好。不像收藏家,用留声机播放,最求所谓原味,包括钢针沙沙的摩擦杂音。做收藏家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也是我所达不到的。手头加转录的只有百余张黑胶唱片资料。最难得的还要数黎明晖在百代灌录的《毛毛雨》,在大中华灌录的《可怜的秋香》。


時代曲和音問題

晓渔朋友

歌曲和音,在早期百代唱片中,不是很重视,从无记载。如,李丽华演唱,艺华出品《玫瑰飘零》插曲《三个世界》,全曲充满男声和音伴唱。唱片从无记载男声伴唱为哪位歌星。直到战後,才开始重视。如,黄飞然演唱的《青春舞曲》标出,和声伴唱有姚莉、吴莺音、梁萍。到香港时期更完整。无论合唱、伴唱、和音都有记载,在唱片歌词中标出。

上海时期的编曲很多都是以白俄为首的乐师所完成,但从无记录在案。所以,这些编曲的音乐家都是‘幕后英雄’。到香港时期比较重视,在唱词中,有时标出编曲者。主要是菲律宾乐师葛士培(Vic. O. Cristobal)和雷德活(Ray. Dval)完成得最多。

歌曲伴奏套谱应在乐队指挥手中;各乐器分谱在每种乐器演奏乐师手中。估计,百代唱片公司不会有存档。

歌與舞

隆陞朋友:

当年的流行曲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舞厅伴奏的舞曲,适于跳舞。故在唱片中,有时用整曲做间奏,或把整曲演奏放到曲前做前奏,放到曲後做尾声。这样,正适于跳舞。还有一个原因,老歌都很短。有时,不到2分钟。这也是在唱片中占时间的一个手段。当年没有想到,後来会发展出唱卡拉OK的应用。如,周璇演唱的《蜜意情怀》,把全曲演奏放到曲前做前奏。龚秋霞演唱的《木偶寄情》是放到曲中做间奏。周璇演唱的《月圆花好》和韩兰根演唱的《青年忙》是放在曲後做尾声。


补充


《不要唱吧》是周璇的後期作品,约在战後46—48年。此时,其声音已成熟,气息下沉,位置提高。此歌由李厚襄谱曲,李隽青作词,是第一首流行歌曲讽刺、责问封建卫道士及自命清高者。李隽青正擅长写这种歌词。其旋律流畅,每一乐句结束均为低音,给人以向下压的感觉。这种曲子适于中音歌手演唱,故您会感觉有白光歌曲的风格。

流行歌手当时有两类。以周璇为首的一类,主业是拍电影,而不放弃歌星本色,以演唱电影插曲形式出现的影歌双栖明星。这是当年歌坛的特点,而且是主流。另一类便是以姚莉为首,不参与电影拍摄,而是以电台播音与舞厅驻唱为其表现方式。当年,虽非歌坛主流,也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除姚莉,最有名的还有吴莺音、欧阳飞莺、张露等,都是出身电台播音後在舞厅驻唱(欧阳飞莺例外)。连几位顶尖的影歌双栖明星周璇、白虹、龚秋霞也偶尔到舞厅客串演唱。

影视中的歌舞厅反映了当时的景况。如,《歌女之歌》中的黑猫舞厅。周璇饰演歌女朱兰的演唱,都反映了那个年代歌星的舞厅驻唱。

40年代後期,世界上歌曲新节奏层出不穷。布鲁斯、福克斯、

华尔兹、探戈、伦巴已普及,不新奇。除周璇演唱《歌女之歌》同名主题曲为桑巴(Samba)外,白虹演唱的《醉人的口红》为弗拉明戈(Flamingo)。姚莉演唱的《乡村姑娘》为瓜拉恰(Guaracha 一种拉丁节奏)。摇晃爵士(Swing)如周璇演唱的《歌女之歌》插曲《爱神的箭》、《两条路上》,姚莉演唱的《带着眼泪唱》《跟你开玩笑》,逸敏演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至於,上海的舞厅当年就是这个样子。解放後,不会花成本去把它缩小。您是以21世纪的眼光去看它,觉得太狭小。

電影插曲和唱片錄音

陆伟先生: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唱片公司录音技术比电影录音高。一般是先把插曲录好唱片,再配到胶片上。但这录音只有母带,没有制成唱片模板,只为电影录音用。後来发行唱片是另外再录的版本。因而,出现您所怀疑的两个现象。您可以听周璇在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四季歌》,与百代唱片《四季歌.》有明显不同。电影中的演唱速度稍慢,自然顺畅些,而唱片中的演唱明显暴露出,周璇当年出道不久,音域较窄,高音上不去,显得很勉强。这说明,明显是两次录音的不同版本。唯有这样解释,才能理顺您提出的两个疑问。到香港时期,电影录音技术提高,不需唱片公司先录音,更容易形成电影和唱片的不同版本。


中國九台現代京劇

向阳花朋友

当年所谓八个样板戏,特指八台现代京剧。即北京的《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上海的《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山东的《奇袭白虎团》(实际是9台,可能是最後排出来的一台,大家没有习惯算在内) 。 至於,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虽也是样板戏,但不属于那8台京剧范畴。

《杜鹃山》为北京京剧团所承包,由昆曲出身的梅派旦角杨春霞主演。描写20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的故事。因为是塑造女革命者形象。其中,唱腔都是借用小生路子,与《海港》相似。主演杨春霞如今已是人到中年,是中国京剧界中年旦角的中坚力量。常上演曲目有《凤还巢》《贩马记》等。

《奇袭白虎团》为山东京剧团承包。故事描写50年代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组织战役,奇袭韩国的王牌军‘白虎团’。主角为志愿军指导员,属老生行当。对此剧演员我不熟悉,主演好像还不是正规科班出身。前一阵,电视节目采访过他。


嚴俊上海時期還唱過甚麼歌?

小姓王朋友:

《一个女人等候我》是严俊演唱的没错。在我看到资料的记载,《我吻我的爱》是白云(男)演唱的。记得,我在回答哪位问题时提及此事。这些演唱我没听过,您听过此二曲,演唱者的声线及特点是否都相同?若是相同,便为同一人演唱。我在听他们演唱别的曲目觉得,严俊的声音要比白云爽朗些。在资料记载中,上海时期,严俊没有唱过别的作品。

看来,您是喜欢流行唱法。当年歌坛,歌星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为主流。以致,影响非歌星出身的电影明星也争取能唱。至少,片中插曲不需请专业歌星代唱。男演员中,早期的金焰、高占非、郑君里、梅熹都擅唱。其中,梅熹会用西洋传统发声,即您说唱艺术歌曲的方法。稍後,白云、黄河、严俊也都擅唱。而且 ,都是您所喜欢的流行唱法。


"森林和原野"是中國民歌嗎?

怡朋友:

中国内地有一首叫《森林和原野》的歌曲,是‘青燕子组合’演唱的。不知是否是您指的那首?歌曲《森林和原野》前两句歌词是‘在森林和原野是多么自由逍遥。

亲爱的少年呀!你在想什么?在绿色和每一棵爱的鲜花,这是多么美丽呀!......’

《苦命的苗家》猜测也应是中国歌曲。理由是,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但此歌在中国内地未见流传。苗族是生活在中国西南一带。估计,是由这里传至香港东南亚。这里是中国的西南边陲,不容易传至内地,却能出海传至东南亚。

不知此处苗家的苦命指何内容?我倒比较关心。


周璇"三笑"可有光碟?

潘观明先生:

内地影片《西厢记》光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广东‘俏佳人’出版的,民新公司出品默片,由林楚楚、李旦旦、葛次江主演。另一版本是深圳音像公司出版的,国华公司出品古装歌唱片,由周璇、白云、慕容婉儿主演。後者就是朋友们希望得到的。内地前几年市面有售。里面缺了插曲《月圆花好》,可能因拷贝残破而剪掉所致。好在《月圆花好》有唱片,大家耳熟能详。您买到的,就是前者。

‘ 国华’出品,周璇主演的《三笑》未见有光碟出版。在王璐瑶主演的19集文化名人传记连续剧《周璇》中,有零散镜头出现。说明,中国电影资料馆一定有拷贝保存。以後也许会有可能出版光碟。

"的"和"圓"的正確發音

晓渔朋友:

‘的’在西洋传统唱法(包括合唱)发音‘d i’而在流行唱法中,则多发音‘de'。

‘原’字,您提到的是中国标准发音‘yuan’。这只有在中国国粹京剧中,严格要求这样发音,状态如橄榄型。音发出之後,先放开,再收回去。专业术语谓之‘归韵’。此字在歌唱中(包括西洋传统唱法和流行唱法),都读成‘yeuan’。这不仅是中国歌手这样读。尤其是,西洋传统唱法讲求发音状态,读‘yuan’影响状态。流行唱法更主张自然、顺畅。所以,歌唱中,一般都读成‘yeuan’您可以听台湾歌手刘家昌、蔡琴在演唱《月满西楼》时,歌词中‘这正是月圆时候’的‘圆’,都读作‘yeuan’。

森林與原野的歌詞差異

爱怡朋友:

一首歌在不同地区流传,就会出现相互间的差异。《森林和原野》的歌词出现微小差异,并不奇怪。生物中,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区,也会形成稍有区别的亚种。如,亚洲食肉目、猫科、豹属的老虎,就有8个亚种(现已灭绝3个只剩5个了)。这个道理有些相似。

《苦命的苗家》歌词中,究竟说的是什么?苦命指何事?请说明。


西子姑娘的錄音編號

蒋晓渔先生

您提到的问题也不复杂,那就是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的纰漏。之所以看来好像很难解决的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歌友非常可爱。对歌星、词曲作者。乃至唱片公司,都极为信任和尊重,有时,甚至把他们有些神化了。所以,潜意识的就不肯往他们的错上想。俗语说‘常在河边站,岂能不湿鞋’。凡是人都会有错。人又不是电脑,连电脑也会出故障。凡世间的事,大概均如此。既有悖常理,就是错误。这里的错误,就是百代公司工作上的纰漏。我们并非百代内部的知情者,但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我们是一介草民,可这个常理还是都懂得的。您说对吧?

35 則留言:

  1. 孙教授,祝你圣诞平安健康。

    看到马来西亚雪隆旧曲联谊会介绍你所编写的“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相信内容一定很丰富。这本书你花了多长的时间完成?过程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在中国时代曲论坛里,有引起怎样的影响和重视吗?
    请问,在马来西亚书局有卖吗?要如何直接向你购买?请提供我们付款的方式。

    回覆刪除
  2. 孙教授,很佩服您对老歌的做学问精神,以及那股契而不舍的执著,几十年来还在玩着这种孤独的游戏。

    据我所知,“大戏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音乐歌书之一。里面除了有传统地方戏曲,也收录大量的世代曲歌词及歌谱。

    请问,“大戏考”共出版了多少册?何时出版?何时停刊?出版人及出版公司的背景?你手上是否收集完整?是否有志将它们编纂成书,重新发行,以飨现代年轻一辈的旧曲热爱者?很希望您能多跟我们分享有关“大戏考”的资讯。

    除了“大戏考”,是否还有其它歌书较全面性地收集当年的上海时代曲?

    回覆刪除
  3. 孙教授,你好。

    90年代香港百代唱片旧曲系列制作人黄奇智出过一本1930年-1970年的“时代曲流光岁月”特辑。里面有一些珍贵罕见的图片和唱片封套。随书赠送一张时代曲CD光碟。很意外的,其中首录一首苏马大唱的“三藩市”。

    我对苏马大这个早期的上海歌手感到无穷的好奇和兴趣。也想知道“三藩市”这首歌曲的资料背景?它是否是一首西洋译曲?

    听苏马大唱歌,感觉如纳粹时代的德国歌手醉生梦死的演绎方式,非常洋派,很有风格。可惜,唱片里独漏了这首歌的歌词。请问您手上可有”三藩市“的歌词?

    我也想知道,苏马大还唱过什么歌曲?他的声音比白光还中性。他的名字也很阳刚气。他到底是男还是女?他是否健在?身居何处?

    回覆刪除
  4. 孫教授
    您會不會覺得後期的姚莉在香港百代灌唱的歌, 聲線跟逸敏非常接近, 有時甚至搞不清楚誰是誰, 常把逸敏的歌譬如”春花也點頭” "歌唱我們的春天"等誤當為姚莉唱, 她們兩人的歌唱風格到底誰影響誰? 還有一個聲線非常接近白光的曾綺萍,唱歌韻味懶洋洋的, 孫老師對她可有印象?

    回覆刪除
  5. 孫教授
    我聽過芭蕾舞劇"白毛女"是由歌唱家朱蓬博唱, 但不肯定電影版的插曲是由誰代唱? 這個不朽劇目公演過的版本到底有多少個? 至於郭蘭英的歌劇版的創作是在哪一年? 是解放前還是後?

    回覆刪除
  6. 孙教授,

    多亏您纠正“三藩市”为“旧金山”这个小乌龙。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我在美国老电影网页里,寻索到这首歌的电影原曲和影像片段。

    片名叫“旧金山”(san Francisco - 1936 MGM)。女主角珍娜麦当娜(Jeanette MacDonald)在影片里对着小胡子奇勒基宝引吭高歌。

    请参阅:http://www.youtube.com/watch?v=Jhmel6bL4l4&feature=related

    麦姐也唱过不少电影名曲,如“露丝玛丽”(Rose Marie)和”手榴弹兵进行曲(March of the Grenadier)(郎毓秀分别翻唱为“鸾凤和鸣”及“大军进行曲”。

    苏马大唱的“诉衷情”,是否也是译曲?

    除了苏马大,引发我对另一个女歌手赵美珍也感到好奇。她的“跳舞经”,这里的老歌迷耳熟能详,能跳能唱。杨汉龙是其中的能手。何要划也不甘示弱,边唱边跳踢踏舞。

    孙教授可有听过赵美珍唱过的其它歌曲?我也想了解她的背景。她究竟是传闻中的舞女,还是职业电台歌手?

    我跟杨汉龙情同爷孙,惺惺相惜。杨汉龙是50年代红透东方花园的舞台歌手,也灌录过唱片,当年顾曲周郎如过江之鲫。当年香江红歌星葛兰及方静音来槟城登台时,他曾经替她们伴唱伴舞。

    在槟城,还有一大批热爱旧曲的歌友及低调的唱片收藏家。他们都很渴望有机会跟您交流。只可惜年龄关系,很多人还不懂得掌握电脑。未来,我会陆续充当他们的传声筒,向您讨教。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回覆刪除
  7. 孙教授,你好。
    感觉民歌《五哥放羊》与李香兰的《十里洋场》,在乐韵上有七成近似,很想知道前一首谁是原唱?那一首先录制成唱片?在那一年?
    祝 2009 安康!

    嵩生

    回覆刪除
  8. 匿名1/01/2009

    孙蕤教授,新年好!
    “四届影后”林黛小姐的歌艺,若强说是风格与特色,是否有点“美誉”?影迷歌迷是抱着爱物及乌的心态,迷恋她唱过歌曲,也可能是对影片中的影画回味……。
    很奇怪她那满含着口水含糊不清的咬词,不对位的吸气,竟能灌录相当多旧曲。当时作曲家也胆敢把一些颇有难度的歌让她演绎,是因为她的知名度关系卖得?
    否则作曲家对演唱者唱功应该是特别敏感与要求,总觉得有些歌让别位歌星来演绎会有更佳效果,如《夜曲》、《杏花溪之恋》。
    孙教授有统计过她总共灌录过多少歌曲?那些歌不是电影插曲?教授怎看待她的唱艺?也许也因为她幸运,演绎的全是村姑娘歌曲,土一点也无妨,倒是真情流露,声音缺陷变成“到味”?

    隆陞

    回覆刪除
  9. 匿名1/02/2009

    孫教授,
    您在回覆Paul Kang問題中提到"中國流行音樂簡史"一書介紹學堂歌曲"送別", 結構和公式, 被自作聰明的編輯由對改成錯, 我可以瞭解這種傷痛.
    可否把對的結構貼出來? 因我實在太喜歡這首歌了.
    謝謝.

    回覆刪除
  10. 匿名1/05/2009

    孙教授,
    谢谢你的诚意答复!罗娜是中法混血儿,她的《春的歌颂》,《轮迴》《暗淡的云天》《渔唱》皆众所周知;我想知道罗娜演过哪些电影?男主角是谁?

    王绍心

    回覆刪除
  11. 匿名1/06/2009

    只聽過盛家倫唱夜半歌聲
    只聴過趙丹唱春天裡
    只聴過白雲唱點秋香
    請問一下孫教授 他們還有第二首歌嗎?

    回覆刪除
  12. 匿名1/07/2009

    孙教授,曼萍唱过一首“爱的流连”。歌词及旋律都很优美动听。我对作者周明源感到很好奇,想多了解他的背景以及他的其它作品。

    除了曼萍,周明源还替谁写过歌?他还健在吗?我同样对曼萍这个歌手感到兴趣。她唱的歌曲多吗?

    南洋老歌迷对“爱的流连”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熟悉,到现在还在传唱,请问您如何评价周明源的音乐?

    回覆刪除
  13. 匿名1/07/2009

    孙教授,谢谢您对我的夸奖。在马来西亚的客观环境条件下,这里的华裔必须掌握多种语言。我们的华文教育是靠民间力量才得以生存。基本上,我们的华文程度只是小六水平。进了中学及大学,全部课程改为英文及马来文(除非你选念的是以中文教学为主的独立中学)。

    很抱歉,最近忙着上台唱“贝多芬第9交响曲大合唱”。用德文唱出。我负责唱男低音部份,连续2个月时间不停排练。如今总算圆满落幕。

    学习德文唱法的过程中,不免遇到很多发音咬字的难题,幸好我们的声乐指导邱慧丽老师负笈德国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我听说贝多芬第9交响曲演绎得最好的,还是当年FURTWANGLER在希特勒等纳粹官员面前指挥柏林交响乐团的版本。在youtube可浏览部份演出片段。请问孙教授有接触西方古典音乐吗?

    除了时代曲,我也很喜欢早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像黄自、萧友梅、青主、刘雪庵、贺绿汀,张昊等人的作品。歌唱家方面,我喜欢管夫人唱的“晚祷”、“夜思”、伍伯就的“壁画词”、蔡绍序的“千里吻伊人”、郎毓秀的“桃源春梦”,李香兰唱的"忘忧草"等。此外,我喜欢的近代歌手有刘淑芳、张权、朱崇懋、黄源尹、鲍桂芳、陈蓉蓉。特别喜欢陈蓉蓉唱原汁原味充满南洋乡土风味的印尼民谣。她唱出了热带蕉风椰雨的感觉。

    我还喜欢一个唱过印尼民歌,名叫董爱琳的老歌手。不知道她们两位的近况如何?住在哪里?

    回覆刪除
  14. 匿名1/07/2009

    Coba ayo untuk menonton ke saya blog.
    Please come for watch to my blog.
    http://blogs.yahoo.co.jp/axttony

    from Japan

    回覆刪除
  15. Hello音顧值針,
    What a die heart fan of 李香蘭! Very interesting website anyway. Do visit us more often in future OK?

    回覆刪除
  16. 匿名1/08/2009

    Dear Mr.林培禾

    Thanks for your replay comment!
    我是李香蘭及老上海歌曲熱烈的愛好者。
    現在李香蘭女士在成為被88歲的東京健在。
    我年到數回馬來西亞由於商務訪問著。
    我由於商務訪問KL,KK,Ipoh等。
    我想見面這次無論如何大家。
    今後也請多關照。
    請讓我聯結到我的blog。

    日本 李香蘭迷 Tony
    from Japan

    回覆刪除
  17. 匿名1/09/2009

    孙教授,春节好!
    听朋友说:香港旧曲歌后——静婷,曾抱怨一生没机会主唱由姚敏大师谱曲于她!有这回事?她也说好歌都给妹妹唱(指姚敏偏心);姚莉曾唱过多少她哥哥写的曲子?能统计吗?十分流行的应该不下二十首吧?

    嵩生

    回覆刪除
  18. 音顧值針先生

    はじめまして。
     
    先生と更に深く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できるため、日本語できる親しい友人に翻訳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した。
    まず、ホームページで先生からわれわれとの友情を結ばれてまして感謝を申し上げます。

    先生のホームページを拝見させていただき、感動されました。
    また、先生が 李 香蘭の資料を探求することについて、その粘り強い精神を現していることに尊敬しております。
    お探求している間に心身を大変にお疲れることを感じているでしょうか?

    李 香蘭が先生にとっては、その感情或いは魅力などを、
    主に彼女の映画から或いは音楽から心を引かされているでしょうか?

    マレーシア国内には数を少ない 李 香蘭のファンがいって、
    彼女の曲を熟知し、レコードの収蔵をを沢山います。

    先生がご業務の関係でよくご來馬することを知っており、
    先生との出会い出来る機会を大変に期待しております。

    それでは、また。

    培禾

    回覆刪除
  19. 匿名1/12/2009

    林培禾先生

    Apa khabar

    李香蘭のすべてが好きなのです!
    彼女の歌は声楽を基本から習いあの素晴らしい花腔(Coloratura)は人々を魅了します。
    彼女は戦前日本軍部に大東亞共榮圏建設の國策の為、利用され数奇な運命を辿ったまさに歴史の生き証人なのです。
    過去はどうあれ現在でも「李香蘭」の歌は延々と歌い継がれています。
    李香蘭は永遠に不滅です!
    私が彼女の唱片を収集しているのは、私の亡き祖父・父と親子三代に亘り探求してきました。
    彼女は生涯286張の唱片に吹き込みました。
    現在283張収集しましたがあと3張が見つかりません。
    私は現在55歳になりましたが25歳の時から30年間、共匪中國(満洲國)地域、舊國民政府支配地域、華僑居留地域等含め血眼で探求して来ました。
    李香蘭女士とも交流があり去年末に自宅に「李香蘭紀念音楽館・・・鶯聲館」を開館しました。
    此処には彼女の唱片・資料・留聲機等展示しています。
    今後も未だ収集していない3張の唱片を探求するため世界を駆け巡ります。
    李香蘭の唱片の情報ありましたら御連絡ください。
    馬來西亞へすぐ飛んでいきます!


    Saya akan datang lagi.

    Tony from Japan

    回覆刪除
  20. 匿名1/13/2009

    孙教授,我们在您的信箱里看到您对歌友们解答各种疑难杂症。可是我还看不出您个人对哪些作曲家、哪些歌手以及哪一些歌曲有特别偏好?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

    您是怎样开始爱上时代曲的?您最喜欢的第一个歌星是谁?是谁引导您走上时代曲的研究道路?

    知道您在内地电台主持一些关于时代曲的节目,很想知道您是采用怎样的形式主持?是否一面清谈,一面跟听众分享您的音乐藏品?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听众的反应令您印象特别深刻或深受感动的?

    你还继续收藏唱片吗?您的收藏品里面,最珍贵,最罕见,最得来不易的是哪一些唱片?

    回覆刪除
  21. 匿名1/14/2009

    孙老师:
    您好。
    (一) 和音
    昔日十里洋场流行一时的时代曲,除了主音外,很多歌曲都可以听到和音伴唱。如姚莉、梁萍和吴莺音就为姚敏的《田园之歌》和音;黄源尹和黄飞然为李香兰的《海燕》和音。此外,像欧阳飞莺的《香格里拉》、梁萍的《少年的我》、李丽华的《西湖春》、周璇的《前程万里》、白光的《少年岭》等也都有男声和音,但是唱片上都没有注明和音者为谁。当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都有把这些和音者的名字记录在案吗?
    (二) 编曲
    海派时代曲的精彩绝伦,除了作曲家的呕心沥血的杰作,歌星的出色演绎以外,科班出身的编曲者功不可没。他们交出了一首首让日后编曲家也惊艳连连的编曲。同样的,当年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可有这些编曲者的纪录?
    (三) 套谱
    编曲者完成编曲后,就会抄成分谱,让伴奏的乐手依据歌谱伴奏。上海四十年代中后期的时代曲伴奏,实在太精彩了。姚莉的《跟你开玩笑》《得不到的爱情》《秋的怀念》、逸敏的《看着我》《再来一杯》、吴莺音的《萍水相逢》《大地回春》《好春宵》、周璇的《凤凰于飞》《交换》、云云的《无名氏》、白光的《秋夜》、梁萍的《奇异的爱情》《春来人不来》、白虹的《醉人的口红》等,在在让人惊叹。连只是用一把六弦琴伴奏的《恭喜恭喜》也同样让人心醉。小中大低音提琴、六弦琴、喇叭、小号、萨克斯管、钢琴、敲击乐器……和歌星的嗓音水乳交融。
    现在,接管昔日十里洋场各大小唱片公司的中唱资料室内还有机会看到这些套谱吗?抑或是已经让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撤离上海时,一并带到香港去了?
    谢谢。
    晓渔

    回覆刪除
  22. 匿名1/14/2009

    孙教授
    新春好!牛年吉祥如意!

    璇歌舞曲

    重温周璇歌曲,有些快歌如《笑的赞美》、《卖烧饼》、《黄叶舞秋风》皆类似西乐快板 LATIN RUMBA 舞曲节奏;《襟上一朵花》、《告诉我》、《龙华的桃花》也如快步舞曲。请问作曲家是遵循舞厅需求或是为了满足乐团演奏员的欲望?这类带着浓浓西乐中词旧曲,往往歌曲中段亦或结尾,有超过十多小节过门音乐。当今唱“K”歌的朋友会投诉说:唱一遍歌词后站立在台上等过门很不自在!我本身就会于过门数小节后轻哼旋律解窘。
    孙教授对这样的曲风有何评语?以上几首,在南洋并非很流行,只《黄叶……》、《襟上……》、《告诉我》偶尔在电台播放。再说周璇演绎的《歌女之歌》SAMBA 节奏也仅此一首对吗?有其他女歌星演绎此类型歌曲?请教孙教授她的《不要唱吧》是最后期改变歌路灌录吧?那一年?心中总下意识认为作曲家是写给白光,太近似白光风格。
    当时的红歌星有于舞厅驻唱吗?影片中的影画都是假象吧?

    百老汇舞厅

    十年前到过两次上海游玩,前后皆刻意去“和平饭店”内“百老汇舞厅”拜望。讶异舞场并不宽敞,与脑海中的预想很有差距;不及英国著名“黑池”五分一(国际标准舞舞蹈比赛 DVD 得资料)。现今的舞池是否已经过缩小?舞客也仅能局限于普通基本舞步,否则连接两三组花式已冲出场外,大动作更不宜,以免碰撞。
    号称“十里洋场”的旧上海,当时是英法租界,夜夜笙歌夜舞,照理该有上水准的大派头舞厅才合理!也许到歌舞厅的客人都以听歌为主吧?教授后期有到那儿听歌跳舞?乐团还在演奏上海当时流行老歌?有规定只演唱旧曲?
    谢谢!

    隆陞

    回覆刪除
  23. 匿名1/14/2009

    更正:孙教授,对不起!重看文稿,才发现错输舞厅名称,该是“百乐门”舞厅呀!匆忙中又出毛病。

    隆陞

    回覆刪除
  24. 匿名1/20/2009

    孙教授:
    您好。
    这儿有一个关于四十年代上海时期电影插曲的问题想请教您。
    贺绿汀在周伟(周璇的小儿子)和常晶(周伟之妻)所著的《我的妈妈周璇》(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提到:

    当时的电影插曲,一般都是先灌唱片,到拍戏的时候,再用这个唱片为演唱插曲的演员配音。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省点钱;二是当时的唱片公司都是外商开办的,技术设备比较好,他们灌的唱片,比摄影棚里的现场录音,质量上更有保证。《马路天使》的两首插曲(指《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就是采取这种办法。

    如果当时的情况确是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
    (一) 一些在电影中出现的歌曲只有电影插曲版,没有唱片版。
    (二) 一些在电影中出现的歌曲,原是由甲和乙演唱,但是,到了灌录唱片时,却成了甲和丙,或丙和丁演唱。例如:电影《解语花》的插曲《天长地久》是周璇和(男)白云演唱,唱片却由周璇和姚敏演唱。
    谢谢。
    陆伟

    回覆刪除
  25. 匿名1/28/2009

    孙教授
    谢谢捎来“白毛女”资料!不同形式的“白毛女”,现代芭蕾舞剧最得我心,演员舞艺超水准国际化,歌曲抑扬顿挫!!!看过改编小说“林海雪原”的“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原本电影“自有后来人”),“海港”(淮剧“海港的早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沙家滨”(来自“芦荡火种”);只欠不曾欣赏的“杜鹃山”及“奇击白虎团”,你可以简介吗?
    八个样板戏已成岁月的经典记忆,从纯艺术角度去评论衡量都有富裕的价值意义!
    新的开始,心的祝福!恭贺新禧!

    向阳花

    回覆刪除
  26. 匿名2/17/2009

    孙教授,过年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抽不出时间浏览网页。今晚看
    到你真情流露的复信,心里非常感动。有您这样一个只问耕耘,不计较时间、精神和金钱而付出的园丁,我们的旧曲天地肯定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不知您的旧曲节目有没有录音存档,在网上是否可以收听得到?

    听培禾提起,您或许会在夏天后到马来西亚会见老歌迷。希望您的飞行计划可以如期落实。到时我们希望能和您听听唱唱,带给您一个丰盛的精神之旅。

    这里有一个疑问,我们对目前中国海关条例并不清楚。想知道民国时期的唱片或歌书是否允许带出境?

    10年前,我和培禾同游北京,在潘家园找到一本大戏考。离境时被态度恶劣的海关人员刁难,盘问了一大堆问题,差点遭到没收。这个事件留给我们很不愉快的印象。

    我也想知道,目前在中国,78转唱片及大戏考的价格是否昂贵?

    最后也要在这里向您拜个晚年。祝您身体健康,龙马精神。

    回覆刪除
  27. 匿名2/18/2009

    孙教授,
    我们这裡很流行一首歌叫"森林和原野", 据说在五十年代实施紧急法令时期被列为禁歌, 我想请问孙教授, 这首歌的原唱者是谁? 是否为中国大陆的创作曲?
    在五十年代初, 新加坡一个着名谐星野峰曾灌唱过一首歌 "苦命的苗家", 歌并不流行, 但旋律还不错, 电台从没播过, 但坊间一直传唱, 从歌名猜测应该是中国的音乐作品 ,不知孙教授有印象吗?

    回覆刪除
  28. 匿名2/21/2009

    孫教授
    聽過嚴俊早期在上海灌唱過的二首歌"我吻我的愛"及"一個女人等候我", 唱法活潑輕佻,饒富趣味性, 有別於其他唱文藝歌曲出身的男歌手正經嚴肅一板一眼的演繹風格.
    很可惜百代公司南遷香港後, 只推出那麼一張"長青曲選", 裡頭就收錄了嚴俊上面這兩首歌 (其他選曲還包括姚敏的"我的心", "青山綠水", "蘇三", "鄉下人"等 )
    想請教孫教授, 嚴俊早期還唱過哪些歌曲 ?

    回覆刪除
  29. 匿名3/02/2009

    孫教授
    我很喜歡周璇唱的"心願", 電影"西廂記"的插曲. 根據歌書資料在影片裡頭是與白雲合唱, 想知道這部周璇演的"西廂記"(上個月在香港廟街買到一部"西廂記", 封面上寫周璇主演, 見獵心喜馬上買下來, 後來發現原來是中國早期電影大師張石川導演的默片, 難免失望有上當的感覺)請問國內是否有這部影片的光碟出售?

    潘觀明

    回覆刪除
  30. 匿名3/02/2009

    孫教授
    很抱歉我剛才擺了一個大烏龍, 提到的"心願", 其實是電影"三笑"的插曲, 而不是"西廂記".不曉得國內能夠找到這部影片的光碟嗎?

    潘觀明

    回覆刪除
  31. 匿名3/03/2009

    孙老师:
    您好。
    知晓孙老师有参加合唱团的经验,这儿有一些有关唱歌时发音的问题想请教您。
    中国现阶段推行实施的“普通话”虽以北京方言作为依据,但每一个字皆有其规范标准读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音以外的方言音发音,都是不规范的。
    (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歌手(唱流行歌曲的有,唱民歌、艺术歌曲的也有)因为对一些多音多义字的读音无法正确掌握,往往将作为“结构助词”的“的”和“地”读成“di”。我们知道,“的”在“的确”“目的地”中念“di(阳平)”和“di(去声)”;“地”在“地区”“地方”中念“di(去声)”。可是,作为结构助词,“的”“地”“得”全都得念成“de(轻声)”。当然,来到唱歌,因为受到音阶的影响,声调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是声韵母和发音时的口型还是必须遵照本尊的。现在,大陆境内的专业合唱团和业余合唱团是如何处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发音问题?
    (二)
    方言音也困扰着唱歌时的发音。在我们这儿,很多歌星,因为受了一些中国歌手的影响,往往喜欢将“原”“鸳”“远”念成“yuean”,而不是规范读音“yuan”。理由不外是:中国的歌手都是这样唱;唱成“yuean”比较押韵;“yuean”的发音比较好听。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草原之夜》。同样的,大陆境内的专业合唱团和业余合唱团又是如何处理这个字的发音?
    谢谢。
    晓渔

    回覆刪除
  32. 匿名3/12/2009

    孙教授
    谢谢指点, "森林与原野"是我们这裡五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 原唱者应该是香港的女声乐家许佩所唱, 除外好像就没听过其他人唱的版本. 您在回应中提到的歌词 ,与我所听到的版本有点出入, 譬如"亲爱的朋友呀在想些甚麽", 大陆版则变成了"少年".
    至于另一首"苦命的苗家"(宋扬词曲), 旋律与六十年代新加坡歌星秦淮唱的"海水清又蓝"一样, 猜想应是客家歌曲改编.

    回覆刪除
  33. 匿名3/24/2009

    孙教授:

    您好。

    熟悉旧曲的人都知道,题为《西子姑娘》的歌一共有三首:

    周小燕的艺术歌曲版
    姚莉的华尔兹版
    周璇的探戈版

    周小燕唱的艺术歌曲版,应该是灌录了之后,没有出版。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听到这个版本。

    姚莉唱的华尔兹版,可以在李宁国修复的老歌激光唱片中找到。去年出版的《上海老歌1931-1949》也把这首歌放进了姚莉的那片激光唱片中。

    周璇的《西子姑娘》(头段、二段)由刘雪庵作曲,傅清石填词,应该是歌迷最常听到的版本。这首战后出版的歌曲,唱片编号是:

    34104A 西子姑娘(头段)录音模板编号B1159
    34104B西子姑娘(二段)录音模板编号B1158

    奇怪的是,二段的录音模板编号为什么会比头段的早呢?难道说当年灌录歌曲时,先录二段,然后才录头段?百思不得其解。先前,网上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获得解答。我也很想知道个中原因。

    希望孙教授拨冗解答。

    顺颂时绥

    晓渔

    回覆刪除
  34. 匿名3/26/2009

    孙教授:

    您好。

    再向你请教一个问题。

    《上海老歌1931-1949》几片激光唱片中的Bunus Track的歌曲,都是当年灌录了,却没有出版的歌曲。

    周璇、白虹、姚莉、吴莺音、白光、李丽华、张帆、周小燕等各有一首。

    随着《上海老歌》的问世,这几首歌曲重见天日。周璇的《风雨中的摇篮曲》再次轻轻哼唱……白虹送来了声声“祝福”……白光伴着“绵绵细雨”再度为我们歌唱……姚敏踩着三轮车,载着姚莉,两人一唱一和……

    尘封在上海中唱仓库里的这类灌录了却没有出版的上海时代曲,除了上述几首,数量还多吗?如果中唱能把它们整理出来,重新出版(就不要再加进去那些我们已经听得烂熟的歌曲),那准会叫老歌迷乐开了怀。


    谢谢。

    晓渔

    回覆刪除
  35. 晓渔3/31/2009

    孙教授:
    您好。
    《上海老歌1931-1949》的说明书上写着:徐朗(黎锦光)。
    假如这信息准确无误,那徐朗就是黎锦光另外一个笔名了。除了《我想忘了你》(吴莺音)、《上海小姐》(张伊雯)以外,黎锦光还以徐朗这个笔名写过什么歌曲?
    另外,大约在1957年左右,吴莺音南下香港,为香港百代灌录了一批歌曲,其中一首《南风》(南风吹来暖洋洋,满眼是春光,玫瑰你不能再害羞,快快散芬香……),署名巾光词曲。我想,“巾光”也就是黎锦光吧?“巾光”“锦光”谐音。这笔名好像只用过一次。
    谢谢。

    晓渔

    回覆刪除